一塊煤如何裂變多條鏈
“富煤、貧油、少氣”,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傳統能源結構特點,恰如我國傳統能源結構的縮影。“雙碳”目標背景下,如何在保障
國家能源安全的同時,將化石能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哈密市的實踐提供了可借鑒的樣本。
立足煤炭資源優勢,哈密市深入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大力發展現代煤化工產業,促進煤化工產業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實現
“一塊煤”向“一滴油”“一方氣”的華麗轉身。
新疆是我國第四大產煤省區,哈密市是新疆的主產區之一,煤炭預測資源量約為5708億噸,占新疆的三分之一、全國的八分之一。立足豐
富的煤炭資源優勢,如何既發揮能源保障作用,又探索高值化利用路徑?當地大力發展現代煤化工產業,努力走出了一條資源精細開發、深度
開發、綠色開發和耦合開發之路。
近年來,一系列現代煤化工項目在哈密落地投運,“一塊煤”裂變為多條鏈。今年上半年,哈密市煤化工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9%。哈
密市委副書記、市長吾拉木江·熱依木說,哈密逐步建立了以煤炭煤化工、新能源、裝備制造、新材料等為主導的現代工業體系,煤炭清潔高效
利用更加深入。
布局“煤頭化尾”
依托得天獨厚的煤炭資源,近年來哈密市布局“煤頭化尾”產業格局,有序推進從傳統能源輸出地向現代煤化工產業高地轉型,煤炭從單一
燃料向化工原料轉變,目前構建了多條產業鏈。
哈密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韓冰介紹,哈密市已形成“煤—甲醇—羧酸、甲醛、聚丙烯等下游產品”“煤—煤焦油—燃料油”“煤—焦爐煤
氣—乙二醇、液化天然氣、液氨”等產業鏈,正在構建煤炭分質分級利用、煤基化學品和新材料、煤制油氣等多條產業鏈,主要產品包括甲醇、
液化天然氣、乙二醇、甲醛等。
在哈密市煤炭資源中,有一種富油煤,已探明資源量640億噸。這類煤炭平均含油率超過10%,是發展現代煤化工產業的理想原料。立足這
一優勢,哈密建成了多個煤基化學品和新材料項目,產品涵蓋甲醇、乙二醇、甲醛、聚丙烯等。這些已建成項目不僅實現了富油煤資源向高附
加值化工產品的有效轉化,更構建起哈密煤基化學品和新材料產業的基礎框架。
值得一提的是,哈密重點引進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投資建設煤制油項目。這個全球首個應用二代技術直接液化煤制油的項目,將
年產油品400萬噸,相當于讓煤海變身“油田”,加速釋放哈密富油煤優勢。韓冰表示,哈密市將推動項目早建成、早投產、早見效,力爭2027
年底建成投產出油。
實現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分質分級利用是關鍵。煤炭分質分級利用,就是對煤炭進行初級處理后,根據不同成分、煤質、特性進行篩選和分
類利用,這樣既能提高煤炭的科學化、精細化利用水平,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還能減少煤炭利用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
煤炭分質分級利用的過程,就像將小麥加工成面粉,根據不同地區、品種、品質和工藝,加工成特制一等粉、特制二等粉、標準粉、普通粉,
或高筋面粉、中筋面粉、低筋面粉,再按照面粉特性,加入其他成分,做成饅頭、面條、面包、餅干等。
目前,哈密市煤炭分質分級利用項目規劃規模突破1億噸。“根據煤炭不同特性有針對性地進行多元化利用,才能讓資源釋放更大效益,拓展
現代煤化工產業發展空間。”韓冰說。
今年9月初,新疆中和合眾新材料有限公司一期年產100萬噸醋酸項目已進入試生產階段。該企業位于哈密高新區南部循環經濟產業園,建成
了新疆首家醋酸生產裝置。
“醋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廣泛應用于醫藥、農藥、染料等領域,項目建成后將緩解西北地區醋酸和醋酐產品短缺的局面。”新疆中和合眾新材
料有限公司生產負責人付鵬杰告訴記者,該項目采用國內領先工藝,以煤炭和煤制甲醇為原料生產醋酸,原料煤凈化后的廢氣用于制備氨水,甲
醇加工后的廢渣用于生產具有較高市場價值的丙酸產品。
循環利用資源
走進哈密市伊吾工業園區白石湖煤炭高效綜合利用產業區,工業廢水處理回用項目現場機械設備往來穿梭,工人正在加緊施工。該項目是新疆
首個以工業園區特許經營模式實施的煤化工廢水零排放項目。項目全部竣工投用后,園區所有工業廢水都能得到處理和回用,循環利用率達100%。
同一園區內,1500萬噸/年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項目也在加緊建設。該項目由新疆慧能煤清潔高效利用有限公司建設運營,承擔著“分質分級清
潔高效利用技術裝備產業化示范”和“粉煤熱解高溫油塵分離裝置工業化示范”兩項國家級示范任務。公司成本控制部部長馬永寧介紹,項目采
用的新技術可將煤焦油產率提升10%,灰分含量降至0.03%以下,全部達產后每年可節約標準煤44.6萬噸。
作為哈密現代煤化工產業核心承載區,伊吾縣不僅煤炭資源儲量大,而且煤質優良、開采條件好。伊吾縣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伍鵬表示,伊吾
秉持精細開發、循環利用資源的思路,煤炭資源向精細化工產品、清潔能源等領域延伸,培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循環利用資源,是哈密市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發展現代煤化工產業的重要著眼點。記者通過調研了解到,煤炭資源及各環節產品循環利用
的過程,就是哈密現代煤化工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過程。在科技創新帶動下,這個過程是動態的,可精深利用的煤炭加工利用副產品越來越多。
針對煤炭初加工中產生的大量荒煤氣,哈密市有針對性地引進科技創新企業,對荒煤氣加以循環利用。2022年正式投產的哈密廣匯環保科技
有限公司荒煤氣制40萬噸乙二醇項目,開創了國內首套荒煤氣制乙二醇技術實際應用的先河,讓荒煤氣變廢為寶。
“采集的荒煤氣40%用于鍋爐,40%供給乙二醇裝置做原料氣,20%用于焦油加氫做原料氣,由此實現了荒煤氣100%利用。”哈密廣匯環保科
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全普介紹,該項目實現了對低價值荒煤氣資源的最大化利用,每年可利用荒煤氣26.5億立方米,相當于每年節省標煤57萬
噸,可直接減排二氧化碳62.8萬噸。
在新疆新伊碳能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過不同工藝裝置將煤的有效成分“吃干榨凈”,形成“煤—碳—油—氣—電—熱—化”產業鏈,
能源綜合轉化率達到85%以上。
“一小塊煤炭,可拉動大循環。循環起來后,煤炭精深轉化的經濟效益是原煤的數倍乃至幾十倍,并且能夠釋放更多生態效益。”新疆新伊碳能
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胡志鋼介紹,原煤經新型熱解裝置加工,變身提質煤、煤焦油和焦爐煤氣,其中提質煤可用于高爐噴吹,也可加工成
型煤、活性炭;煤焦油與焦爐煤氣提純后的氫氣,可生成煤基氫化油;焦爐煤氣可用于發電、供暖,或生產液化天然氣和液氨。
韓冰表示,哈密大力推進煤炭資源就近就地轉化利用,并通過延伸產業鏈、循環利用煤炭資源,提升煤炭附加值,推動煤化工產業向高端化、
多元化、低碳化方向邁進。同時,強力推進存量煤化工項目綠色化、智能化技術改造升級,不斷提升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綜合水平。
強化要素支撐
全國首個煤基甲基丙烯酸甲酯項目、國內首套大型荒煤氣制乙二醇項目、新疆首個羧酸項目……哈密市在發展現代煤化工產業過程中,不斷強化
科技等要素支撐,以科技創新帶動產品創新,接連填補區域高端煤化工產品空白,推動產業鏈從基礎能源向精細化工延伸。
新舊能源如何有序替代?化石能源如何發揮能源保障與靈活調節作用?保護性開采和高值化利用路徑在哪里?怎樣將高含油煤田轉化為“油田”
?如何延伸富油煤產業鏈?
面對現代煤化工等產業發展各個“隘口”,哈密以開放合作帶動科技應用,連續3年舉辦“哈密能源之問”會議,邀請專家學者解讀產業政策、
分享科技成果,為現代煤化工產業發展出謀獻計,并為企業和科研機構搭建合作平臺,以進一步提升煤炭等能源資源清潔高效利用水平,筑牢現
代煤化工產業發展根基。
當地提出,努力把哈密建設成為西北地區乃至全國重要的能源科技創新策源地,充分發揮“哈密能源之問”平臺的動力引擎和橋梁紐帶作用,
匯聚業界專家學者和企業家的專業、人才、信息、資本、技術等優勢,共同攜手建設哈密國家級現代綜合能源產業化基地。
著眼于開展科研協同創新,形成技術研發合力,哈密市聯合新疆大學、煤科院等高校、科研機構,在伊吾縣成立富油煤清潔高效利用技術研究
院。伊吾縣商務科技和工業信息化局副局長李景樂告訴記者,“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專項“哈密煤直接轉化制備高端精細化學品技術”獲批科
技部國家重點研發項目,有效提升了富油煤高效利用科研創新能力。
伊吾縣富油煤清潔高效利用技術研究院負責人楊丙豐介紹,為開發利用好富油煤資源,哈密市制定了《富油煤資源定義及分級》地方標準,
為規范富油煤資源勘查、評價與開發利用提供統一技術依據,有力支撐富油煤深加工產業科學發展。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哈密市引導企業立足突破重大技術裝備瓶頸,搶占行業技術高地。河南龍成集團單系列500萬噸/年低階煤旋轉床低溫
熱解分質利用技術裝備、國能煤直接液化二代技術煤液化反應器和熱高壓分離器成套裝備分別列入國家第三批、第五批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
術裝備項目名單,標志著哈密市在低階煤分質分級利用、煤直接液化等關鍵技術領域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與科技要素一樣,技能人才也是現代煤化工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今年秋季,坐落在伊吾縣的新疆能源化工技工學校開始招生。該校校長周全
星介紹,學校專注于能源、化工領域技能人才培養,緊密結合哈密煤化工產業發展需求,精準設置煤化工、化工工藝等專業,為當地培養、儲備
理論與實踐能力兼備的專業技術人才。
實施耦合發展
除了煤炭資源豐富,哈密市還是新疆乃至全國風光資源最好的地區之一,開發潛力巨大。目前,哈密市并網電力總裝機規模3486萬千瓦,其中
新能源裝機占比67.8%,居新疆首位。煤化工屬于高耗能產業,當地充足供應的風光綠電,為現代煤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
立足煤炭與綠電雙優勢,哈密市積極探索傳統能源和新能源優化組合、聯動發展,推動現代煤化工和新能源產業深度融合,實施“煤化工+新能
源”耦合發展模式,重塑傳統能源產業發展生態。在當地新建煤化工項目時,電力供應方面綠電比例須達50%以上。據測算,每噸煤化工產品通
過綠電生產,平均可降低生產成本約150元,減排二氧化碳約3噸。
今年,新疆新伊碳能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綠電耦合焦爐煤氣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將正式投產,同步配套建設的100兆瓦風電項目已經
并網,成為哈密“煤化工+新能源”耦合發展的最新實例。“這標志著公司在節能降碳、降本增效方面取得了扎實成效。”該公司總經理胡志鋼說。
與新疆新伊碳能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利用風電不同,伊吾納宇氫能科技有限公司積極推進氫能與煤化工行業耦合發展,打造集制氫、補氫、儲氫、
運氫、加氫、用氫于一體的綠氫全產業鏈,用綠氫替代原料煤、綠氧替代燃料煤生產高端化工產品,走出了又一條現代煤化工與新能源耦合發展
之路。
如今,綠氫已成為哈密市現代煤化工與新能源耦合發展的重要載體。新疆廣匯新能源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啟動“綠氫替代”工程,計劃利用風光
發電制取氫氣,用于煤化工生產所需的原料加氫和燃料替代。
展望“十五五”,哈密市將加快推進產業鏈縱向延伸與橫向耦合,構建縱向關聯、橫向耦合、上下游協作配套的現代煤化工產業鏈條,以提升產
業鏈整體抗風險能力。堅持煤化工與綠電、綠氫、儲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等耦合發展。通過實施耦合發展,不斷釋放傳統能源與新能源雙優
勢潛能,為現代煤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賦能增效。
作為伊吾縣工業園區首家煤化工企業,新疆廣匯新能源有限公司與園區內企業協同發展,構建企業間緊密聯系的產業鏈條。“園區內的企業之間
基本都有物料互配、產品應用等方面的聯系。”該公司總經理薛小春告訴記者,以前產品要外送,運輸成本高,現在產品基本被園區內其他企業采
購了,省去了運費。
眼下在哈密,被稱為“工業糧食”的煤炭,已從“粗糧”變身為“細糧”,初級原料變身為“半成品”;進一步加工“烹飪”這些“細糧”
“半成品”的燃料,則從傳統的煤炭等改為風光氫等綠色燃料。
韓冰表示,哈密市今后將繼續立足煤化工與新能源耦合發展,打造全國規模最大的煤制油氣基地、國內重要的煤基化學品和煤基新材料基地、
綠色燃料及綠色化學品示范基地,將重點招引煤制油和煤油共煉、煤炭分質分級利用、煤制芳烴、精細化工及化工新材料、綠色燃料及綠色化學
品等產業鏈及下游延伸項目。